发布日期:2024-11-05 14:55 点击次数:71
中考文言文温习贵寓大全26uuu
【教材文言知识大清点】
三、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兴趣往往不同,阅读时应凭据不同的语境笃定词在句子中的兴趣。现将初汉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何如(安求其能沉也) 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下流)
备: 1、周密、详备。(前东说念主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皆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下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猥琐、见地短浅(贫贱骄人《曹刿论争》)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下流《兴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黄昏冥冥《岳阳楼记》)2、鄙夷。(不宜骄气霸道《兴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说念《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政策。(谚语“安坐待毙”)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希望东说念主长久《明月几时有》)
4、遥远。(死者长完了《石壕吏》)
5、zhǎng,排名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1、特地、和洽(称其气之小大/不成称前时之闻) 2、赞好意思(先帝称之曰能)
诚:1、由衷(帝感其诚) 2、的确,的确(此诚危险生死之秋也)
3、真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处分
驰:1、骑(愿驰沉足) 2、驱车(追逐)(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域战争(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辞:1、绝交(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庶民孰敢不食箪浆壶)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全军《兴师表》)
3、将要。(今当隔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其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对抗。(“万夫不当”)
说念:1、说念路。(会天大雨,说念欠亨《陈涉世家》) 2、说念义。(伐无说念,诛暴秦)
3、要道。(策之不以其说念《马说》) 4、说,讲。(不及为外东说念主说念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赢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恩(所识短缺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袭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东说念主(盖以诱敌《狼》)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东说念主皆吊之)
度:1、duó揣摸、推测(孤不揆情度理) 2、度过、杰出(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规定(其东说念主视端容寂)
恶:1、何如(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放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东说念主)
5、通达(野芳发而清香 ) 6、发出(一时皆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安谧自乐)
凡:1、但凡(则凡数州之泥土) 2、系数(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 2、长方形(方以长) 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分:fēn
1、辩别,分开。(今天地三分《兴师表》) 2、分拨,分给。(必以分东说念主《曹刿论争》)
3、长度单元。(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分内。(忠陛下之职分也《兴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剿袭、奉行(征服于危难之间)
3、侍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东说念主也)
否:1、同“不”莫得(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夫:1、那(予不雅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东说念主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须眉的通称,东说念主(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抵触、隔绝(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功德、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裕、弥漫,有很多(家富宝马)
更:1、从头(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相互(更相庆)
4、再、又(更进一竿) 5、愈加(碰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繁荣/苟慕义强仁) 2、放肆(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浊世)
3、且、能够,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1、本来(固世东说念主《伤仲永》) 2、 封闭、古板(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自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正人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还是)
2、挑升(桓侯谷使东说念主问之/余故说念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启事(公问其故) 4、是以,因此(故余虽愚)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初学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说念(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探听(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不雅:1、看(予不雅夫巴陵胜状) 2、自得,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
冠:1、居第一位(以才调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须眉成东说念主礼(既加冠)
光:1、弘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色泽(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微斯东说念主,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东说念主从)
过:1、流程(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舛错(东说念主恒过) 4、杰出,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好:1、好意思(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可爱(好为梁父吟/好念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号:háo 1、高歌,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名。(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命令召三老……)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反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东说念主与游/且东说念主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看成灾难、以为……是灾难(为乡东说念主所患)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贤达(汝之不惠)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东说念主(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一火)
3、能够(或异二者之为)
极:1、特地、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相等、最(初极狭)
寂:1、坦然(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寞无东说念主)
加:1、愈加(而山不加增) 2、克己(万钟于我何加焉) 3、焦躁,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间:1、羼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眨眼间(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技艺(征服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作念了土) 7、间隔,离隔(遂与外东说念主间隔)
8、暗背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说念(见旧事耳) 6、看见(贵东说念主过而见之)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携带(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军号(且角且走)
借:1、借(每假借于东说念主) 2、依靠(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尽:1、莫得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就:1、接近、趋向(此东说念主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2、完成,达到 3、即使
居:1、过了(居旬日) 2、停留(不可久居)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神色)
决:1、判断(孔子不成决也) 2、 分别(意难决舍) 3、坚硬(故已然舍去)
绝:1、绝交 2、顶点(以为妙绝《口技》)
3、住手,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4、极高的,笔陡的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转晴(连月不开) 3、掀开(旁开小窗)
可:1、大致(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错(珠可百里挑一数也)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必而不服)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饱读乐之)
3、乐趣(而不知东说念主之乐) 4、精炼、快乐(游东说念主去而禽鸟乐也)
类:1、肖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利:1、有益的(天时不如地利) 2、敏锐(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以为……有益可图(父利其然) 4、物质(利尽南海)
隶:1、属于(世隶耕) 2、随着(隶而从者)
良:1、真,的确(良多兴致) 2、和蔼(此皆良实)
临:1、濒临、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围聚(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2、鱼(呷浪之鳞)
令:1、命令。(乃令符离东说念主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妙:1、奇怪(妙无一东说念主肯靠岸)2、奇妙(以为妙绝)
名:1、定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成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谋:1、琢磨(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打算、筹划(抑亦东说念主谋/肉食者谋之)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东说念主《核舟记》)
2、奇怪,冷落。(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骑:1、jì,马队(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前:1、前边(其一犬坐于前《狼》) 2、向前(狼不敢前《狼》)
强:1、强悍(凶强侠气) 2、多余(表彰百千强) 3、免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 5、刚劲,纷乱(以弱为强者) 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且:1、快要(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清:1、显露(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肯求(曹刿请见)
3、求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特地,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刻画词(乐亦无尽) 4、深(寒冬烈风) 5、贫困(所识短缺者得我与)
屈:1、憋闷(猥自枉屈)2、迂回(手指不可屈伸)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东说念主近/西蜀之去南海。)
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容:1、许、让(虽席地辞谢闲)2、神采(视端容寂)3、仪表(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善:1、专长,名词(岂爱东说念主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尚:1、尊重、珍重(而使后东说念主尚之如斯) 2、还(而君出息尚可) 3、尚且
少:shǎo 1、眨眼间(少时) 2、稍稍(意少舒
3、未几(饮少辄醉) 4、shào,年青(陈涉少时)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2、断念(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已然舍去) 4、shě,馈赠(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甚:1、杰出、犀利、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胜:1、取胜,胜出、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好意思、好意思好(予不雅夫巴陵胜状)
3、隐忍,能承受(高处不堪寒/驴不堪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堪数)
施:1、shī,施实。(然后现实……《兴师表》)
2、yì,(施施)缓步徐行的神气。(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纪行》)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及《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成尽其材)
使:1、派(秦王使东说念主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臣(使子为使)
始:1、曾(未曾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初始(游于是乎始)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恃:1、凭借、依仗(天地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 这么(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适:1、往(抱而适市) 2、赶巧(而此地适与余近) 3、得意(其体不适)
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2、笔墨,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献。(羽书十二卷《木兰诗》)
数:1、shù,表屡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筹备。(珠可百里挑一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那儿”“什么”(不知有何所操心)
是以:1、用什么要道(吾知是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是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是以欣慰也)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东说念主) 2、邃晓、掌抓(未能通习吏事)
3、胜仗、顺畅(政通东说念主和) 4、系数(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判辨(中通外直)
图:1、想(不图不雅瀑一至于此)2、谋取(此不错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徒:1、只是、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推:1、推究、历练(推王君之心) 2、彭胀(其亦欲推其事)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下(屯大泽乡)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为:1、以为、以为(孰为汝多知乎) 2、刻有(为东说念主五) 3、剿袭(今为宫室之好意思为之)
4、作念,制造(为学/凡不错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是(此不为远者小) 6、对、向(不及为外东说念主说念也)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以为(予谓莲)
5、琢磨(舍东说念主相谓曰) 6、叫作念(此之谓失其本心) 7、定名(太守自谓也)
文:1、画着文彩(皆散发纹身)2、著作(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成称前时之闻)
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鲜:1、鲜艳(芳草鲜好意思)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贤:1、胜过、杰出(贤于材东说念主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调的(如斯其贤《伤仲永》)
相:1、一说念、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相互(舍东说念主相谓曰)
效:1、功效、效率,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顺利(不效则治臣之罪)
屑:1、不屑指因鄙夷而不愿剿袭(乞东说念主不屑也)2、忙绿的神气(而楼上东说念主交往屑屑)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说念歉(长跪而谢之)3、请安(为我谢曰“明皇帝在上”)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糟跶财宝,弗敢加也,必以信)
3、照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地)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戎行(皆次当行/行阵慈祥)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许:1、吟唱(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理,承认、甘心(时东说念主莫许之/遂许先帝以奔波)
3、大致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学:1、学问(东说念主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 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焉:1、那儿(且焉置土石) 2、句末口吻词(始一反焉)
艳:1、妖艳、璀璨(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夷:1、平(船背稍夷) 2、和气、夷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遗:1、wèi,留给、赐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故去的东说念主留住的(深追先帝遗诏/遗凮余想)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已:1、住手(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结(死者长完了)
3、算了,驱散(且壮士不死即已) 4、也曾(骨已尽矣)
义:1、对峙合宜的说念德、事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得当、妥贴(引喻失义)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以为……奇怪(父异焉/渔东说念主甚异之) 3、只怕的事(久行怀想,无它异也)
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贸易26uuu,买(易以百金)
诣:去、到,去探听(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益:1、增多(曾益其所不成) 2、利益、克己(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愈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迟缓地(益习其声)
意:1、心计(意少舒) 2、神态、立场(意暇甚) 3、情性(包藏祸心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后来也)
因:1、于是、就(因屏东说念主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凭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引:1、拉,示意好感(下车引之) 2、提起(引刀趋机/壮年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茂盛(彼竭我盈)
用:1、使用、选拔(则凡不错得生者何无谓也) 2、因此(遂用跋扈)
友:1、一又友(有一又自远处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余:1、剩下的、留住的(余寒犹厉) 2、第一东说念主称,我(余闻而愈悲)
与:1、通“欤”疑问口吻词,特地于“吗”(所识短缺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援:1、建议、引(援疑质理) 2、外助(此不错为援而不可图也)
缘:1、启事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唠叨(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曾:1、加强口吻,与“不”连用,连……都(曾不成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多(曾益其所不成) 3、尚、还(曾不盈寸)
争:1、争夺(杀所不及而争所多余) 2、无可争辩(知而不争)
指:1、手指(东说念主有百指)2、指明(不成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至:1、顶点(寡助之至) 2、周到(礼愈至)
3、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成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成动)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作念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东说念主患志之不立) 5、奋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质:1、推敲(援疑质理) 2、禀赋(非天质之卑)
致:1、抒发、表述(听妇前致词) 2、招致、引来(此东说念主可就见,不可屈致)
3、取得(盖以元气心灵自致者,非天成也/气不错养而致/无从致书以不雅)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诸君,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主:1、掌管(皆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王(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争》)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统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通,同类。(神态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往来(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链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是以资将军《隆中对》)
子:1、夫子、先生、憨厚(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男儿(子又生孙)
自:1、我方(并利己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弥漫(今朔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及为外东说念主说念也)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作:1、奋起、奋发自强(尔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坐:1、因为、由于(但坐不雅罗敷) 2、坐在(口技东说念主坐障蔽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4、坐法(何坐?坐盗)
四、古今异义
咱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通的词叫古今异义词。详尽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么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减轻,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升沉,即一个词由示意某事物变为示意另外的事物;
4、情感色调发生变化。
当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地爱好。
底下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性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古义:反而,难说念。今义:有看的兴趣;还有督察、宝贵的兴趣。)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活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外。今义:转机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古义:疑问代词"何如"。今义:常用于"闲适"、"安全"等)
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特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兴趣。)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重迭。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管事。)
8、率浑家邑东说念主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浑家:(古义:是浑家和儿女。今义:是特指须眉的佳耦。)
绝境:(古义:是与世绝交的地方。今义:是莫得办法,莫得出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示意要求联系的然而。)
10、诣太守,说如斯(《桃花源记》)
如斯:(古义:像这么。今义:就是"这么"的兴趣。)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 今义:知说念,意识)
12、居旬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愈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兴趣。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兴趣。今义:行走。)
16、故使东说念主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挑升。今义:事故、是以。)
17、过火日中如探汤(《两赤子辩日》)
汤:(古义:沸水。今义:菜或面作念的稀状食品。)
18、我以日始出去东说念主近(《两赤子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义:地皮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服务或一种集体组织。)
20、青山郭外斜(《过故东说念主庄》)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21、芳草鲜好意思(《桃花源记》)
鲜好意思:(古义:鲜艳素丽。今义:食品滋味好。)
22、虽东说念主有百手(《口技》)
虽:(古义:即使,示意假定联系的连词。今义:诚然,示意转机联系。)
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不雅者(《伤仲永》)
文理:(古义:文华和兴趣。今义:著作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层次。)
25、等闲在支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等闲:(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当然,不必奋发自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必而不服(《愚公移山》)
何必:(古义:愁什么。今义:示意反问口吻,不值得,犯不着。)
28、言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息。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致:(古义:对......语言。今义:指在举行某种典礼时说勉励、感谢、道贺、悼崐念等的话。)
31、进出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穿着。今义:指裙子。)
32、义士晚景(《龟虽寿》)
义士:(古义:指有明志励志的东说念主。今义:指为正义管事献降性命的东说念主。)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再见欢》)
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粗浅。)
34、年已蹉跎(《周处》)
蹉跎:(古义:过期。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往日。)
35、令名不彰(《周处》)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
坐:(古义:坐法。今义:多用于"坐下"。)
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阐述某崐一事实的连词。)
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小生:(古义:小青年,青年。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变装。)
39、居数月(《得不偿失》)
居:(古义:停留,这里是流程的兴趣。今义:住。)
40、死者十九(《得不偿失》)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量"十九(19)"。)
41、请献十金(《公输》)
金:(古义:古代筹备金属货币单元,一两为一金。今义:金银的金。)
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可:(古义:大致。今义:常用作示意不错、可能、许可、值得等。)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古义:简拔,弃取。今义:简便。)
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职责》)
休:(古义:祯祥。今义:休息。)
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示意推论。今义:盖住、盖子。)
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频频。)
47、夜篝火(《陈涉世家》)
篝火:(古义:用祛除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郊野架起木材燃烧的火堆崐。)
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东说念主或暂时给别东说念主用的钱或物。第崐:古义是仅、只。今义示意秩序。)
49、命令召三老能人与皆来管帐事(《陈涉世家》)
管帐:(古义:是两个动词,约会商议。今义:一个词,色老大导航名词,指从事财务服务的崐东说念主员。)
50、邑邑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适:(古义:往。今义:顺应,符合。)
51、吾恶知其今相通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恶:(古义:何如,示意疑问。读"wu一声"。今义:罪状,厌恶。)
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
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想书》)
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戾,乖谬。)
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想书》)
经纶:(古义:处分,筹画。今义:政事律例,如"博闻强记。")
55、江山内外潼关路(《山坡羊.潼柔软古》)
江山:(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崐切河流。)
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
亲戚:(古义:指父母昆玉姐妹在内的近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配联系的亲戚崐。)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水池。)
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语言。)
59、子何恃而往(《为学》)
子:(古义对对方的尊称,特地于您。今义:男儿。)
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将:(古义:能够。今义:接近。)
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耳:(古义:驱散。今义:耳朵。)
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
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去。)
64、但闻障蔽中抚尺一下(《口技》)
但:(古义:只。今义:示意转机的连词。)
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67、惟吾德馨(《陋室铭》)
馨:(古义:好意思好。今义:芳醇。)
68、无文案之劳形(《陋室铭》)
形:(古义:身。今义:神气。)
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古义:方圆。今义:想法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崐六面体。)
70、曾不成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也曾。)
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举:(古义:被升引。今义:举起。)
72、征于色(《孟子》二章)
征:(古义:施展,征给。今义:征求,标识。)
73、发于声(《孟子》二章)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拜托。)
74、尔后喻(《孟子》二章)
喻:(古义:昭着,了解。今义:譬如。)
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古义:国内。今义:插足。)
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钟:(古义: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77、诚宜开张圣听(《兴师表》)
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初始营业)
自慰女孩78、引喻失义(《兴师表》)
义:(古:得当,妥贴。今:兴趣,含义。)
79、未尝不叹气憎恶于桓、灵也(《兴师表》)
憎恶:(古:酸心,缺憾。今:极为仇恨。)
80、不宜异同(《兴师表》)
异同:(古:各异,偏义复词。今:不同与相通。)
81、先帝不以臣下流(《兴师表》)
下流:(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说念德品性十分恶劣。)
82、由是感恩(《兴师表》)
感恩:(古:感动,清翠。今:感谢。)
83、当奖率全军(《兴师表》)
奖:(古:勉励,饱读舞。今:奖励,嘉奖。)
84、此是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兴师表》)
是以:(古:用来…的原因。今:示意因果联系的然而。)
85、临表涕泣(《兴师表》)
涕:(古:眼泪。今:鼻涕。)
86、以元气心灵自致者(《墨池记》)
元气心灵:(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膂力。)
87、又何间焉(《曹刿论争》)
间:(古:参与。今:离隔,不链接,中间,空间,或时辰。)
88、贫贱骄人(《曹刿论争》)
鄙:(古:猥琐,这里指见地短浅。今:鄙夷,轻篾。)
89、糟跶财宝(《曹刿论争》)
糟跶:(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管事断念性命,推步履断念某种利益,也指毁伤一方的利益。)
90、忠之属也(《曹刿论争》)
忠:(古:努力作念好分内的事。今:忠诚。)
91、小大之狱(《曹刿论争》)
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扣留罪人的地方。)
92、不错一战(《曹刿论争》)
不错:(古:不错凭借。今:示意许可,可能。)
93、虽不成察,必以情。(《曹刿论争》)
情:(古:实情。今:情感。)
94、一饱读作气,再而衰(《曹刿论争》)
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95、滕东说念附近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汤:(古:沸水。今:食品煮后所得的汁水。)
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jiǎ):(古:借。今:装假的,不信得过的。)
五、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如果实词,不错按照一定的习尚活泼诓骗,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气候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气候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刻画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刻画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刻画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举例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成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作念动词“说出”。
(3)稍稍客东说念主其父”(《伤仲永》)中“客东说念主”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客东说念主之礼相待”,不错翻译为“把他的父亲看成念客东说念主迎接”。(意动用法)
2、刻画词用作动词:蓝本词性为刻画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任动词使用。举例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刻画词,在这里充任“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庸东说念主(《兴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刻画词活用为动词,后头带宾语“贤臣”和“庸东说念主”,翻译为“亲近”和“隔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宴安鸩毒》)中“苦”、“劳”、“饿”都是刻画词活用作动词,看成“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刻画词的使动用法。
3、刻画词用作名词:蓝本词性为刻画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任名词使用。举例
(1)此皆良实(《兴师表》)中“良实”原为刻画词,在这里充任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和蔼憨厚的东说念主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刻画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由衷之意。
(3)政通东说念主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刻画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萧索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蓝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任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举例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当今充任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东说念主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叙”,这里活用为名词“记叙的笔墨”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当代汉语中一般无谓在动词前边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边充任状语,示意动作步履的状况、方式、地点、所用的用具。举例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边作状语,示意动作步履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说念用在动词“呼”的前边作状语,示意动作步履的状况,“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边作状语,示意动作步履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何如样”的兴趣。举例
(1)无文案之劳形(《陋室铭》)劳:刻画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刻画词使动用法,使……纳闷
7、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以为宾语何如样”或“把宾语看成什么”的兴趣。举例
(1)邑东说念主奇之(《伤仲永》)奇:刻画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刻画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好意思我者,私我也(《邹忌讽皆王纳谏》)好意思:刻画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好意思
六、常见文言虚词
之
1、 用作代词:
不错代东说念主、代物、代事。代东说念主多是第三东说念主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说念,食之不成尽其材,鸣之而不成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地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成察,必以情。(《曹刿论争》)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孤苦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四)音节助词。用在刻画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窜改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驰念顺溜溜:
之字可代东说念主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
1、用作第三东说念主称,特地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东说念主称。特地于“我(的)”、“我方(的)。例:并利己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示意反问口吻,特地于“难说念”、“何如”。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点代词,特地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东说念主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点代词.示意“其中的”,后头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驰念顺溜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示意反问译“难说念”。
以
1、作为介词
示意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故战?”(《曹刿论争》)
示意用具、方式、要道,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不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说念。
示意时辰地方,译为“在、从” 例:
2、作为连词
示意比肩、不息、修饰“以”特地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示意方针译为“来、用来” 例:
示意动作、步履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示意边界译为“到”
“已”,也曾。 例:固以怪之矣。
驰念顺溜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于
1、对,关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兴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刻画词之后,示意比拟,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东说念主
驰念顺溜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刻画词后表比拟,动词之后表被迫。
而
1、示意比肩,特地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勤学,谦敬虚己。
2、示意不息联系,特地于“而且”、“况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示意转机联系,特地于“然而”、“但是”、“却”。例:东说念主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
4、示意修饰联系,即链接动词和状语,特地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驰念顺溜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比肩不息与转机;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示意假定,可译为“即使”。例:虽沉弗敢易也,何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职责》)
2、示意转机,可译为“诚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1、代词 起指点作用,译作“这么”、“如斯”。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 表转机联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 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刻画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神气”、“…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职责》)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组成“如…然”“若…然”样子,“…的神气”“像…似的”。例:其东说念主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宝贵: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法词性同日而言
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同日而言
3.不同虚词因兴趣、用法左近而误
4.归并虚词因兴趣、用法不同而误
七、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无谓判断词“是”字。其基骨子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示意敬佩或狡赖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无谓判断词,要凭据潦倒文判断。
(1)“为”表敬佩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敬佩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令郎扶苏
(3)“即”表敬佩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海角
(4)“则”表敬佩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作念动词,表敬佩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狡赖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繁荣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东说念主也,字涉。 然而不堪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沉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险生死之秋也
2、不祥句
句子中不祥某个词或某个因素的气候,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不祥主语
a承前省 渔东说念主甚异之……(渔东说念主)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争》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争》)(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成察,必以情”)
(2)不祥谓语或不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饱读作气,再(饱读)而衰,三(饱读)而竭。(《曹刿论争》)
(3)不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不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想书》)
(5)不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不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辛勤
孔子东游,见两(个)赤子斗 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赞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赞叹或疑问口吻。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贤达了”。
(2)宾语前置。狡赖句中代词充任宾语、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马虎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的确兴趣,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凸起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凸起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须眉”。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当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念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阐述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浊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浊世”后置,可译为“切身在南阳耕耘,在浊世中放肆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作念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笔墨来记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迫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迫句。二是莫得被迫词,兴趣上隐含被迫,要凭据潦倒文语意去推断。
(1)莫得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迫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迫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迫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样子。初汉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而……”等。
(1)“不亦……乎”特地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一又自远处来,不亦乐乎?东说念主不知而不愠,不易正人乎?
(2)“如……何”特地于“对……该何如办”“把……何如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何如样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何如样呢”
(3)“以……为……”特地于“把……看成……”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看成树林,把虫蚁看成兽类……”
(4)“何……为”特地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故 例:何故战
八、 学学问
(一)文学学问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是春秋期间鲁国东说念主,古代伟大教悔家、想想家、儒家人人。它与《孟子》《大学》《中和》合称“四书”。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过火弟子政冶、教悔、形而上学、伦理等想想不雅点和政事能源的书。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东说念主和”出自《孟子、分孙丑》“攫金不见人,贫*不成移,英武不成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孟子说“马唐突虎谓圣”兴趣是说兴趣想想光大到能够立时变化的意境,就叫作念圣东说念主了。
除此以外还有《墨子》《说念德经》《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3、《左传》纪年体史书。别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订。《曹刿论争》选于此书。
4、《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期间的国别体史书。载录了战国时期列国政事、军事、酬酢各方面的历史事件,庄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筹备、言论行动,响应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事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纪录了从别传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传记、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五经”
7、唐代诗歌设置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唐三大诗东说念主: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杜牧,沉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
山水田园诗东说念主: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东说念主:高适、岑参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憧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唐宋散文八环球: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8、宋代文学设置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派别作风的东说念主物是以苏轼的粗野派和李清照婉约派。名句“东说念主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赤心照史书”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9、明清期间四大古典演义是:
《三国演义》(罗贯中明) 《水浒传》(施耐庵明)
《西纪行》(吴承恩明) 《红楼梦》(曹雪芹清)。
10、《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讥讽演义,作家是清代演义家吴敬梓。“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东说念主”就是这部演义中塑造的守财奴严监生的形象。
(二)文学学问
1、古诗、近体诗:
唐朝东说念主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体式较为开脱的诗称为古体诗。当今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潦倒两句要厚爱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通,只是潦倒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韵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散乱散乱,体式开脱,多用“兮”字,以抒怀为主,有浓厚的放肆色调,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皆押韵,间杂散词句式,效劳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代表东说念主物为司马相如。
韵文,源于汉魏,酿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组成,厚爱用典,词采丽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亦然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学过的《朱元想书》即是此种文学。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酿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多样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样子,包括字、句若干,平仄押韵等。其句式吊问不一,又称为吊问句。按字数的若干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亦然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上演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
[中考文言文温习贵寓(东说念主教版九年龄必修)]估量著作:
1.东说念主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东说念主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东说念主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4.东说念主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5.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
6.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加翻译
7.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九年龄语文课件文言文
9.东说念主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
10.东说念主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26uuu